「你年紀還小,長大你就會懂了。」這是我小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胡扯,因為要理解一件事或是一個觀點,不會是單純靠過生活學會理解他人觀點,只有嘗試練習才能把別人的觀點聽懂、看懂。
我很不愛說這種事給其他人聽,因為通常只要開始跟別人討論,時間不能改變一個人的看法,他們就會開始舉出各種不合理的例子,我小時候不會存錢、不會打電動、不會接吻,這些你長大以後就自己會了嗎?沒有去查搜尋引擎?問你身邊你覺得懂這件事的人?當初到底是誰說出「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瓊瑤嗎?任何問題要討論之前,先幫彼此設定好前提,是相對安全跟舒適的,可以訓練自己不要跳離討論範圍,也可以避免無限上綱,同時確保彼此的邏輯能夠在同一個水平基礎上。
真實人生,有這麼容易嗎?
沒有那麼容易,而且不管年紀,就連觀點都很難取得共識了,即便是你講得很清楚,對方還是可以拿著你的立場來好好打你的臉。為什麼不管好立場或是壞立場都可以拿來打臉?因為對方可以完全不管你的論述,我就是要講,他就可以打你的臉。
我今天在處理一個邏輯不一樣的對話歷程,對方因為之前跟我對話就有意見上的不同,所以踩在跟我不同的對話觀點上,開始對我的話放大解讀,而我能做的事情有限,其一是我們不在同一個空間,我們只有文字對話框,再者是對方採用充滿情緒的發言,他對我昨天主張不要被拍這種説法感到不滿,因為不可以主張都是被拍的人有錯。
我看到以後停了三秒鐘,我沒有主張過這件事,我一直在談這件事的角度就是人類的道德底線最低的狀態就是法律,但要怎麼在法律的保護之上,在事情發生之前,從保護自己的方式,多為了自己做一點什麼事?我才寫了昨天那篇文章,本來就有準備可能會有人來吵架的前提,只是沒想到今天才出現,於是我打開另外一個視窗,準備了純文字介面,很專心想整個議題的架構,整理了下面的描述:
被拍攝者與拍攝者之間的關係不能單純用對方為什麼不主動保護自己來討論。
首先,人權這件事應該要有基本的尊重,各種行為本來就應該要注意到人基本的權利,同意拍攝與否的前提都應該要處理保管責任,既然無法完整負擔保管責任,提議要拍的人本來就應該要打消這個念頭。如果只能被動要求,那就是積極拒絕,保護自己的積極拒絕跟造成流出問題的責任本來就應該要分開看,這哪裡是在檢討受害者?範疇不一樣不能放在一起比較,如果要更有人權意識,需要從更多的基礎權益開始討論。
不要侵犯別人的權利,範圍面向非常的廣,這是我一開始想討論的切入點,但對方依舊站在他情緒不好就想找架吵的態度,好吧我能接受你想找架吵,但你是不是搞錯了我的立場跟出發點?
我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害怕過用文字或是情緒跟別人溝通,我只想知道,我什麼時候可以讓我的想法被一個人完整理解?
探索更多來自 藍鑫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