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第一次見面聊政治?
你認為第一次見面能不能聊政治?
我認為有 3 個情況可以聊:
1. 對方在我提到政治的時候,肢體動作跟打招呼時一致。
2. 對方願意繼續聽我表達。
3. 我描述政治的方式跟細節。
3 個情況必須要同時存在,才能夠跟第一次見面的人討論政治,或是任何你想要跟對方討論的複雜話題,大多數時間,我跟陌生人只聊輕鬆的生活話題,昨天因為剛去完立法院,朋友看著我説我看起來非常沮喪,隔壁的 David 就好奇關心,問我怎麼了。
「立法院又開始有遊行集會。」David 一臉困惑,問我是不是有發生什麼大事;聽完這個問題的5秒鐘,我在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跟對方表達立法院現在的狀況,可以選擇的表達方式,有幾個路線:
● 激動的網友:我跟你説,這次又是國民黨惡意做了什麼(下略五千字)。
● 路上的行人:剛剛我看到立法院外面有人正在對立法院審核的法案,提出反對的看法,聽説中午有強行通過法案,所以一群關心政治的人聚集在立法院外面,很多警察也已經到了立法院外圍。
● 議題推廣者:立法院這個會期被提出了三個足以影響未來 30 年台灣財政與政治權利執行範圍的草案,分別是⋯⋯(下略 2 萬字)
複雜對話的前提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工作上,我處理這些議題的前提,都在盡可能讓所有與議題相關的人,清楚了解議題脈絡,解釋複雜議題的結構,與需要理解的前後順序,這個行為是需要消化大量資訊且轉換多種詞彙以後,才能夠開啟對話,而且還沒有辦法確定能完整溝通觀點與在恰好的狀態下結束對話。
我昨天嘗試著把三個角色會講的話混合在一起,David 聽完我的簡短描述後,問我都是去哪裡看這些資料,我只回答他「去 Google 找相關的資訊來看。」
這麼回答有兩個事實:其一是我不會完全真的相信媒體報導的立場,因此會多看一些不同的資訊來源,而且,特定事件的負責單位,對外如何説明事件,通常才是最接近事件真相的資訊。
即便是昨天非常安全地拆解了議題、溝通了想要討論的政治立場,我還是認為,第一次見面的人,不該聊政治。
探索更多來自 藍鑫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