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

看完這部小説,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同感,沒有辦法對其他人的遭遇或是感受得到同樣的理解跟體會,而且也不明白為什麼會要在親人離開的時刻必須要以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想起了爺爺去世的頭七,我只是安靜地跟著大家行禮如儀,不確定這些儀式對於爺爺能帶來什麼幫助,而活著的人又能夠被安慰著什麼,在一眾長輩沒有發現爺爺身上狀況的那一刻,我發現遍地都是血的瞬間,我聽見爺爺說了一句話:「何必活得那麼痛苦,反正腳上的病又不會好。」

30 年過去了,這句話依舊繞著我的心底不放,與生俱來的困惑,可能是在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下,與我的人格共生,成了我永恆的病痛,既然已經看見過死亡前的無力與脆弱,而我又是在什麼條件上,需要依循著他人意志,成為一個他人眼中應該有的樣子呢?

應該有的樣子又是什麼呢?能夠拿出對應的錢因此好好活著嗎?不得罪其他人嗎?無時無刻都保有理智並且成就一生都在相對精彩的生命之中持續活著嗎?

看完小説卻一直在反覆思考著這是怎麼一回事,我的生命困惑卻被一部 1940 年代寫完的小説敲響,迴盪在我的生命過程中,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裡,成為一個暫時的回答。


探索更多來自 藍鑫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