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個人目標,參考了大人學的WBS當成基礎。
在拆解自己想要的目標之後,我把他們最常提到的概念拿出來想自己的目標合不合理,合理的要件是什麼?從我自己身上來思考這件事,至少我要在合理的時間分配完成這件事,並且要能夠不要增加自己太多的負擔,以維持日常生活狀態當成運作的基礎,因此我做了目標的規劃邏輯跟路徑:
3,000,000 步/年,以 1,000 步/13 分鐘/ 1 公里 來進行計算,650 小時就可以達成我的目標,每天的時間是 110 分鐘,直接算 2 小時。
一天花 2 小時走路,其實,還蠻有趣的,如果要用更有邏輯的方式讓目標達成,就是工作前 1 小時,工作後 1 小時。
60 分鐘走完 4,250 步,仔細想跟看就會發現,這沒有那麼難。
也是我從去年走去早餐小島,後來再去水南洞走路,進而發現自己其實可以在走路這件事情上達成目標的關鍵,因為找到了關鍵的執行拆解。
這件事也是為了其他事情而累積基礎,我一直都在苦惱自己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膝反射反應,對於預防的過程,我在一連串的偶然裡打開了我的處理方案,這是一個我沒有想過的路徑,我在情緒的衝撞,在理智與爆炸的情緒中尋找可能解決的路徑裡,用盡全力維持內在的平衡,只為了別人口中的理所當然,誰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平衡呢?後續我用了本能邏輯,打開所有我體驗過的各種事物,留給我的感受,與我急欲擺脫的情緒波動,後續才意識到,內在不擺脫,我會比較好過,也會比較能夠專注在目標上。
2024的第一天,我早早就走完了我的 8,500 步,幸好有 WBS(笑)
也許你會想要問我,那文章呢?文章就是我另外一個正在尋找突破內在衝突的議題了,但那並不影響,依照著現在看到的資訊,用資訊推論我的習慣,收集這些資料的方法裡,總會找到我能讓書寫變得更有自己風格的方法,我不再去找寫好的方法,而是先從自己的細節裡下手,有什麼細節可以讓自己往下一直寫下去的?有什麼觀察是我可以繼續做的?有什麼對話是我可以一直開啟的?
可能我就可以找到足夠多的對話邏輯?進而變成網站圖文的素材來源?滿足自己對於更新的條件?
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什麼是自己的風格,這要放在比更新多少篇文章的條件更前面的事,理解自己要比理解其他事物盡可能優先,這樣才會是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至少我能夠找到自在,我要遠離那些莫名其妙的指教,至於那些根本不看前提或是不管前因後果就先指責我的人,我呢就先謝謝他們願意浪費口水描述不存在的事實,謝囉:D
探索更多來自 藍鑫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理解自己要比理解其他事物盡可能優先 – 這句話很值得記下來
這是痛苦的理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