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幾年的朋友,問了我這個問題,在我們為了一個觀點討論的過程中,有著非常多歧見與觀點角度的不同理解,產生了激烈的討論,我們發現了彼此不太認識彼此。
在發現不太認識彼此的同時,我同時還看到了另外兩個人際關係的狀況,其一是我想起去年曾經出現在我文章裡的朋友,隔了一年還沒有回覆他説要回覆我的問題;另外一件事是不太熟的朋友,兩個人決定要分手,其中一個人開始發展了另外一段關係。
這三件事,都在讓我思考我自己是希望怎麼被對待的;而關於對待一個人,我通常看的是,如何説明一件事給其他人聽,在我的世界裡,我認為願意花時間説明一個想法、一個事件和觀點給其他人聽,表示這個人對其他人抱持著相對友善的態度,畢竟人的時間有限,現在又有很多可以獲得資訊的管道,當你還願意親口解釋一件事,而不是叫別人去查資料,想必能聽到解釋跟説明的人,跟解釋者的關係有一定程度的密切,同時也有一定程度的好感。
我在意的是,你如何對待我跟你提的觀點還有想法,當我在嘗試要解釋一個想法的時候,你可以用友善的方式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説,或是用你對我的印象描述我的説法,這兩個做法我都無法控制你的選擇,但我會因為你選擇對待我的方式,決定我要怎麼跟你討論事情、相處或是能不能當朋友。
做為一個曾經想要在 30 歲結束人生的人,我對現在遇到的對待方式,大多都能夠在很前期的階段讀出對方是用什麼心態跟我互動了,有的人很會隱藏自己的動機,有的人很會照顧其他人,發現遇到什麼人就跟你在家裡看見的天氣相同,家裡外面的雨天,過了幾站以後,就會是晴天或是陰天了,雨天不一定會是恆久不變的狀態。
探索更多來自 藍鑫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