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彼方的工程師:願我所做可以更祝福人。

請問工作滿意嗎?」的第 6 篇,我採訪一位認識一年的工程師,對方要求我不透露他的真實性別與其他相關資訊,但我對他的採訪有許多感觸,我盡可能保留他原始說話的語氣,看完對談,我們再來看我的感想:


  • 關於你的工作,你希望別人關心你什麼事?
  • 
(尷尬的笑)我想不出來欸,我最希望別人關心我什麼⋯⋯我會比較希望,呃,別人看見我在工作裡面的自我成長,因為這份工作我克服了什麼問題、經歷了什麼事替客戶解決了什麼問題。

    或是說在工作上的歷程,成就了我的某種個人特質。我很看重人格特質,最終來說會比能力重要,成功或是影響力,我認為很多時候是來自人格特質,你自己如何對待工作或是對待身邊的人,

  • 你自己怎麼看待你的工作?
  • 工作跟我密不可分,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不管是在工作或是非工作的時候,都會呈現我的樣子,我的人格充分呈現在生命中,一體兩面。態度很差但能力很好的人,職場上不會有影響力,但能力很差態度很好,可能會讓身邊的人擁有很好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流程。
    
但有時候受限於環境,我盡力做到我能力所及中,上面的觀念我能做就做到,嘗試到最佳狀態。

    聊你的工作,你開不開心?

    我覺得現在的問題就是,我沒有開心也沒有不開心,我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我充滿熱情聊它的一份工作,你懂我意思嗎?我現在的工作是判斷綜合條件下,目前最適合我也做得最好的工作,但是我非常清楚地知道,目前我還沒有從這份工作中,找到滿足我一生熱情的條件,你有理解嗎?有的人,擺了鹹水雞攤成為攤販,他們對這件事很有熱情,從談吐就感受得到他很享受工作,對我來講錢很重要,但錢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滿足自己心的那個點,就像每個廚師都有的一道秘密醬料。

    那份工作可能也不是你要花全部時間去做的工作,可能可以是投資、或是副業啊,你懂我意思嗎?不管起源是哪裡,我想想盡辦法找到它。

  • 去除條件限制,你理想中想做的事是什麼?
  • 我其實⋯⋯我其實很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沉默一段時間),我覺得我有兩個方向的夢想,一個是我覺得會很享受的一份工作,是成為機師,另一個是我突然想到的,不知道為什麼,我希望可以參與在自己開的一間公司裡面,對開公司我很憧憬,我現在判斷自己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資源或是其他東西,我很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階段發展,不想只停在這個階段。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有點被自己限制也好,說是環境限制也好,或是說被懶惰、缺乏勇氣限制也好,環境我覺得就撇開啦,最限制自己的就是我自己了,沒有動力去學習或是沒有恆心毅力,之前嘗試著要考機師,但缺了臨門一腳,所以你問的這個問題現在對我來說沒有幫助,我不想去想沒有幫助的問題。

    我的個性是想對現在有幫助的問題,如果要我去想對現狀無關、不會影響我生活的問題,我會覺得那沒有意義。

  • 如果可以,你想幫你自己跟這個世界說什麼?
  • 我想一下⋯⋯(輕笑)(餐廳的背景音樂很輕柔)我不知道欸,我其實不想跟這個世界說什麼,是我想要這個世界跟我說什麼,我覺得我跟世界說什麼對我沒有幫助,我想要世界跟我說什麼,或許類似是說,呃⋯⋯我也不知道世界可以跟我說什麼,一時想不到什麼太有智慧的話,類似是說服我有動力勇氣相信自己可以改變我的現況,去提升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潛力不只這樣,本質上我是安逸的人,這是我的優點也是我個人認為很大的缺點,它會讓別人對我安心,會做出適當的事,但選擇安逸長期來說對我自己沒有幫助,我不知道世界會對我說什麼,我希望世界對我說更有勇氣、更有恆心、更相信神吧,大概是這樣。

  • 為了工作,你改變了什麼?
  • 我不覺得我因為工作改變了什麼,改變我的體重(大笑),我真的不覺得我有改變了什麼,我覺得工作就像是一個好朋友,我們一起成長,成長的過程一定會有改變,但我不是屈服於工作,你可以理解嗎?我沒有被刻意改變,自然而然地產生改變,有了共識,有很多體會學習,我覺得那不是改變,我對改變的理解是被動的。

  • 接下來,你會想做什麼樣的工作?
  • 我不知道,目前沒有打算要更改任何工作型態或方式,但我希望,欸⋯⋯最終我可以找到熱情,讓我不再覺得工作是工作好了,等於就是找到生命的志業,讓自己的身份改變,身邊的人不再只是看著我個人,希望他們都看見我因為我做的事,讓自己的影響力更滲透到其他生命裡。

      藍鑫的對談後記:

    採訪到一半,我其實很想哭。這位朋友其實是一位能力很好、家庭生活相對開心,平常表現得都是很開心的,不輕易表示自己的脆弱,而他在這篇專訪裡面,透露了自己的脆弱與無助,每個人都擁有類似的徬徨,但生命能做的都有其極限,或許我們應該要來開始醞釀跟準備的是,生命中風暴來臨之時,我們能怎麼成為一個更好的方舟,承載著身邊的人一起向前。

    我其實很不想面對與聽見身邊的人跟我說什麼,我固執、剛愎自用,但又不是擁有充分資源的人,於是成了現在的樣貌,但我也因為漸漸瞭解其他人,而讓自己開始有了不同的改變,或許,我們都需要時間發現讓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那件事,但我很確定的是,採訪這篇的歷程,讓這位工程師祝福了我。

    您也想對談嗎?歡迎填寫這份表單與我聯絡


    
完整計畫請看:「請問你的工作是什麼?」對談計劃



    探索更多來自 藍鑫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