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奇妙,在我覺得自己一定要寫得⋯⋯ 繼續閱讀
分類: 情緒日記
如何讓自己過一個人的生活?
前天的凌晨三點,我沒有唱張智成的凌晨三點鐘,但我突然開始上吐下瀉,在極其不舒服的狀態中,我很想直接躺在地上,但又怕會更多的反胃會讓我成為噴泉,在我醒過來之前,我正在床上掙扎著磨牙。
在這幾個不舒服的狀態從身體奔流而出之後,我好想好想 繼續閱讀
嘗試寫的努力
我其實在好奇為什麼這個網站會有人在搜尋以後進來看(笑),現在已經沒有在用任何已知的社群工具通知這個網站有更新。 繼續閱讀
久久沒更新的原因
今天被兩個人突然問我:「你結婚了嗎?為什麼不結婚?結婚對你以後老了有人照顧很有幫助欸」我真是誠惶誠恐城隍爺(??) 繼續閱讀
為什麼討厭讀書這件事?
凍結時間
關係互動的死亡宣告
乘客的高速公路
11度的電熱水器
可能很多人沒有用過這種電熱水器,但電熱水器熱不熱,決定的關鍵不在於電熱水器本身,是水,因為他不是那種有大大桶子,可以先幫你把熱水存起來的那種電熱水器,所以你想一下,沖到身上的水,要怎麼樣才會夠熱?依照固定的水流量,再加上固定的加熱量,你會在 11 度的天氣裡得到涼涼的水,那就是跟沒加熱一樣的,冷,會發抖的洗澡,我不能接受。
那要怎麼辦呢?你不可能在洗澡的時候去直接換掉電熱水器,平常也不會覺得它不夠熱,但就是在這種真的需要熱水的時刻偏偏不夠熱,我看著旁邊的水龍頭,打開它,經過電熱水器的水雖然變少了,但還是不夠熱,那下一步怎麼樣可以讓水更熱?我跑去沖馬桶。
而且,你需要反覆一直沖╮(╯▽╰)╭,洗澡時間的水被超不環保的浪費,但確保了我水夠熱。
忘記按到第幾次的時候,我想起了我所有的人際關係,對,人際關係。
我也想要跟其他人一樣的狀態,可以安穩地在人際關係的轉換上,安靜看待大小事發生以後若無其事,我很清楚那些若無其事是因為背後有足夠強壯的支持者們,陪伴著彼此,人生因而可以在某個群體裡快樂地對話,我很難在群體裡面感受到我認為需要的溫度,於是我用盡各種方式讓互動的溫度達到我要的溫度,但事情不如我的預期,我想嘗試的方法往往無法帶來足夠的溫度,我只好更用力地加上兩個、三個方法,於是我很疲倦,也得不到我想要的人際互動,還換來其他人對我的質疑,甚至可以過了 10 年還在指責我。
思考這些事情緣由,也就是因為洗澡的時候一直去沖馬桶,按下沖水把手的我一邊覺得冷,一邊在想我真的有必要這樣嗎?讓水變熱是必須的,但讓人際關係變熱呢?
還是有什麼是我自己應該要更多認識自己的地方呢?
我只能趕快洗完澡把身體擦乾,人際關係的冷讓我就像活在北極圈的生物,偶爾看見極光,但長時間只會感覺到冷。
皮蛋瘦肉粥
小貨車上的皮蛋瘦肉粥,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吃到的皮蛋瘦肉粥,叔叔熟練的叫賣著,在每次聞到皮蛋加熱後的味道,加上相對大塊的瘦肉,奶奶家附近的小巷子,常常會有鄰居來小貨車這邊跟叔叔聊上兩句後,帶一碗皮蛋瘦肉粥回家。
在巷子裡跑來跑去的我,有時候會被叔叔叫過去,他問我會不會餓,我都會點頭,就算不餓我也要吃叔叔的粥,畢竟他總是笑臉迎人,很少會有看起來心情不好的時候,客人靠近小貨車也都會笑笑的,但每次午飯前的叔叔,從小貨車上拿下稀飯桶的時候,常常沒有笑容。
「哇,還剩一半欸。」
叔叔當時看了我,那是一個我還不懂的情緒,而直到今天,非常熟練的狀態,無奈。
「對呀,你要帶回家吃嗎?」「奶奶説不行,因為我會不吃家裡的飯,可是叔叔的稀飯好好吃。」他笑笑摸摸我的頭,把剩下的稀飯倒進水溝,把桶子洗乾淨。
生意時好時壞,在民國80幾年的人,還是會熱愛吃這類的食物,生意很好的時候,叔叔會把小貨車所有金屬的地方擦得很亮,讓桶子跟車台都跟新的一樣;有一次叔叔把車台跟桶子刷到會反光,太陽照著他的桶子,他整個人都像是超級英雄,渾身散發皮蛋瘦肉粥之王的氣息,在打開副駕駛座,拿出一碗皮蛋瘦肉粥遞給我的那一刻,對童年的我來説,那是英雄。
「今天給你很多料喔,我把所有稀飯的料都留了一份給你,回去跟奶奶説,叔叔今天特別想請你吃。」
我點了點頭,收下那一碗皮蛋瘦肉粥,小貨車非常明亮,閃耀的光芒過了28年我都還記得。
最後一餐,叔叔會吃什麼呢?我看不到,當年年紀太小,小到無法理解什麼是生活的無奈,而我沒學會叔叔的皮蛋瘦肉粥,今晚,我正在吃一碗跟叔叔一樣味道的皮蛋瘦肉粥。
關於自我認同的溫柔
有跟一個人掏心掏肺的對話過,還被溫柔以對嗎?今天的對話裡,我就感受到了溫柔、包容: 繼續閱讀
你想要被如何對待?
20幾年的朋友,問了我這個問題,在我們為了一個觀點討論的過程中,有著非常多歧見與觀點角度的不同理解,產生了激烈的討論,我們發現了彼此不太認識彼此。
繼續閱讀
發生衝突的關係,要怎麼道歉?
這個部落格快要變成道歉專欄了,專門討論要怎麼道歉。
故事的起源是一個很小的團體,我那天偶然參加了他們的聚會,那天大家在聊的主題,是彼此的感情生活,跟最近去上的感情經營課程,大家都把各自的生活拿出來講。
講到一半,有個不知道單身多久的人,突然對著我們大喊:「你們可以顧慮一下我的感受嗎?你們都一對一對的,你們有想過單身的人怎麼想這件事嗎?」我當下聽完這句話,還在思考怎麼樣可以圓滑地把整件事講完,他立刻拿起包包,轉身離開。我還開口問他,你要走了嗎?他什麼也沒說就離開了。這組朋友聚會我不是第一次去,我也不是第一次嘗試跟這位離開的人說話,每次都是被直接無視,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我對這個人的態度就是,我為什麼要繼續跟這個人相處?
對我來說,我的生活時間有限,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花時間相處照顧,我可以放任他當下的放肆,但是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相對有立場講這件事,是因為我也犯過同樣的錯,當時沒有人願意花時間解釋、溝通這整件事,我造成了什麼傷害,我事後摸索了六年才找到問題的原因,結論先說,每個態度都應該要得到對應的結果。
當天發生的事,可以在當下說完的溝通,帶著自己的情緒轉身就走,這點我也會這樣,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在修改,因此在這些反應中,我不會特別強調這些事不該做,人在情緒裡面的時候,都會有這種問題跟狀況,但在事後道歉的過程裡面,我認為他犯了道歉中最不該做的事。
發一封訊息中要另外一個人跟他道歉。
不好意思,請問有沒有看過公開聲明?道歉的對象往往就是引爆批評的起點,很多道歉案例,因為沒有弄清楚要跟哪些人道歉,帶來了更多的批評,因此,比較好的方式不是用對話中的一段文字道歉,而是直接跟對方道歉。
如果沒有對方的聯絡方式,或是對方已經封鎖你,要怎麼道歉?既然都是朋友,可以寫一封訊息,或是手寫一段話拍照,這個時代工具很多,我不認為沒辦法表達誠意,而是一個人知不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不知道,看到還來得及修正,沒有什麼事情是會造成永遠無法道歉的,除了死亡。
這件事我很介意,我前面說的話還可以用後續邏輯推演,如果按照我的說法,所有的不滿我都要去道歉嗎?或是道歉完,任何對方不滿的情緒都是要概括承受嗎?你如果要在一群人面前直接針對我講的話擺譜讓我難看,我有沒有權利針對我不滿的地方,要求你親自跟我道歉?有,你也可以選擇不理會我要求的道歉方式,而且我已經認定,你不會就我個人的要求回應,所以我會把這整個狀況寫成一篇文章,當成案例提醒其他人。
每個人當然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有必要在別人話講到一半的時候爆發嗎?除非那個人講的話你就覺得是針對你,而且你覺得這段關係沒必要繼續保持,那就當下爆發,對你來說,這段關係一點都不必照顧了。
任何道歉都不該把造成傷害的人放在後面,請第一時間面對你造成傷害的人,沒有什麼事情是無法挽救的。
—
有沒有可能,有些道歉永遠等不到?如果等不到或不甚滿意,我們可以怎麼辦?
每個錯誤都有一個人會去承擔,你以為可以瀟灑地一走了之,但沒有,所有的錯誤都如影隨形,出現的時間只是你還不知道而已,如果錯誤無分大小,那最應該要做的事情,就是坦然接受別人對自己的不滿與不開心。
幫助的定義
來進行我最喜歡的自問自答, 繼續閱讀
打開 2013 年寫給自己的信
「原來我今年過得這麼無感」
繼續閱讀
關係裡的平衡與對待
我想討論,一個關係的平衡與是否走到互相的狀態,首先你要先釐清自己的立場,再來是對方的立場,最後是雙方中間的認知交集地帶。我認為是這樣的原因有下
繼續閱讀
在這個月結束前一刻
以前很喜歡在一天即將結束前用很多的力氣硬是要擠出一些話,剛剛把那些力氣用在開了第 #206 的房間,本來以為有可能要等某個人來拜訪,但看起來好像也不用了
空出來的時間,過往有過的失落情緒也不復存在,換成大量思考現在狀態的想法,代償那些過往情緒的施力。
無論如何都把各種觀點帶在自己的文字裡,還是畏懼著某些說出真話的疲憊,那就回到當年。
關於社交留下的各種後遺症
想不起來是怎麼遺失那些寫下文字的勇氣,10幾年前開始就在躲躲藏藏,深怕說錯話或是不小心說了什麼變成揮之不去追著你跑的夢魘,但過去三天我突然看到了過去的自己,透過跟某個朋友的互動,久違的那一刻突然被凸顯了。
從週五開始就遇到一個很瞎的人,在很臨時的情況下,拜託讓他帶另外一個朋友到我家,基於我認為這兩個人應該都不會太誇張, 帶著他們回到我家,踏進家門以後才是災難的開始。
一進門,沒有看我鞋子怎麼放直接丟在我放乾淨東西的地方,然後沒有問我東西要放哪,丟著,轉身直接躺在我枕頭上就睡了,我後來怎麼搖怎麼叫都不理我。
半夜佔了一半的床位,隔天早上起床包包一抓就要離開,後來經過溝通願意留下來吃早餐,
去洗澡沒有衣服跟我借衣服,洗完澡以後給我一個評論:
我覺得你像生活白癡,你怎麼會沒有潤髮乳。
最後在沒有好好說再見的情況下,直接離開我家。
—–
我實在很懶得多增加敘述了,但我想針對這件事的各種過程給我自己的一點看法,你到別人家直接睡死,隔天早上起來連句抱歉都沒有,欠缺禮貌跟尊重。
而且為什麼會直接問都不問就躺下去?沒有聽過有人覺得這樣可以,我自己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再加上起床以後的無理,目前這個人已經被我告訴其他當天知道住在我家的人,同步過濾掉之後的活動。
另外一位在現場的朋友一直跟我說叫我不要放在心上,但我持續思考這個人,我越能想到我自己對很多社交畏懼跟社交熱切期待的起點,其實都是源自於我對自己被重視的渴望。
我自己要面對社會的過程中,都會有很多期待被關注跟期待被重視的事,小時候沒有滿足的,長大會一直在努力補足我遺失的美好,而在這次的事件發生之後,讓我回到青春時期的無畏無懼,
無論有什麼要評價的都不必留給我,我很確定我做得過程做到的跟沒做到的,真的忽略的再麻煩你告訴我。
獨自行走的生活
「不管你有沒有另一半,終究要理解,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有沒有另外一半也沒有真的那麼重要。」
昨天走到捷運站前,我對著身旁的友人說了這句話, 繼續閱讀
那座島上
「如果他離開了這個世界,你會不會後悔?」
「不會。我沒有辦法挽救我做不到的事,在我有限的能力範圍裡,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時間是一片巨大的海洋,隨著生活改變各種洋流,每種事件、言論和相處,都是生命中的風暴,有人能夠承受巨大的風暴,有人無法承受,因為,那座島上,沒有人知道誰會在。
萬種情懷無法抵擋任何孤單,所有的孤單都是平行時空,只能嘗試理解;數年前不能接受的說法,在風浪帶走島上的苦難之後,找到了可以接受的路徑,理解了他人口中的對話,不再過度期待拯救之後,才能好好往前走,每個人想要的答案都不盡相同,只能在有限的範圍裡,嘗試了解對方和自己之間的差異,再嘗試不因為差異誤解彼此的說法。
這件事,叫做成熟。 繼續閱讀
-決定不要某些事物的起點,是「新死亡片場」
很久以前,不知道是不是在盜版的影片來源上看過了,我對於死亡片場的印象是怎麼有一個片場能夠讓人暫時活下來,找不到地方衝進去。
這次看到新死亡片場的通知,是凌晨一點多,隔天要上班,看了兩集之後就準備睡覺,但是我有個心裡疑惑,揮之不去的聲音,失去了人會怎麼樣嗎?
繼續閱讀